分類文章

=================================================================

2011年10月28日 星期五

[今日の情報]劍聖 - 冢原卜傳 - 『原來慢動作不一定要後製』

   最近正在追這套日劇『冢原卜傳』......


     內容主要是在講日本戰國初期有名的『兵法家(就是耍劍名家的意思)』『冢原卜傳』的故事。(『兵法家』這一個名詞在日本最原始的定義就是拿刀打架的劍客,在中國則是指孫臏、諸葛亮之流的軍師,而日本的軍師應該是叫『軍配者』)


    在日本戰國時代有不少知名的『兵法家』,例如『足利義輝(室町幕府的第十三代征夷大將軍)』、『北畠具教(日本戰國大名,伊勢北畠家第八代家督)』、『真壁氏幹(佐竹氏家臣,也是霞流開山祖師)』、『上泉信綱(通稱上泉伊勢守秀綱,新陰流開山祖師)』、『諸岡一羽(一羽流開山祖師)』、『齋藤勝秀(天流開山祖師)』、『丸目長惠(體捨流開山祖師,是上泉信綱的門下)』、『柳生宗嚴(江戶幕府初期特務頭子,上泉信綱的門下,柳生新陰流開山祖師)』、『柳生十兵衛(柳生宗嚴的兒子)』....等,而這些都是『冢原卜傳』的直傳弟子或再傳弟子。

     其中『冢原卜傳』與『上泉信綱』由於劍術高深所以被眾人封為劍聖。

    『冢原卜傳』是『鹿島新當流』的開山始祖,『鹿島新當流』又稱『新道流、神道流或是神刀流 』,其淵源來自本家『卜部(冢原卜傳是卜部家次子)』的『鹿島中古流』及後來過繼到『塚原』家後得『天真正傳香取神道流』真傳,同時也向當時『鹿島氏』的重臣『松本備前守尚勝』習得『鹿島一之太刀』的奧義後『冢原卜傳』結合三家之長創『鹿島新當流』。

    雖然 『冢原卜傳』算是一堆劍術名家的師父或師祖,不過.....日本人還蠻『背骨』的,幾乎每個劍術名家學成後都自創一個新流派,連『鹿島新當流』都是『冢原卜傳』集生平所學自創的,所以算是一堆『流派』源流的『鹿島新當流』在『冢原卜傳』之後並不是由劍術最屌也是被封為劍聖的弟子-『上泉信綱』繼承(因為『上泉信綱』自己也創了『新陰流』mmm囧~),而是由養子塚原幹秀接棒,或許是子孫資質不夠,傳沒兩代『鹿島新當流』就算是沒了~~~~~

    除了因為是『室町幕府晚期~日本戰國初期』的時代背景吸引我之外,主要出演者的陣容(堺雅人- 冢原卜傳 / 京野琴美 - 鹿乃(卜傳的馬子)/栗山千明 - 真尋(卜傳的妹妹))更是讓我覺得非看不可的主因。

 堺雅人- 冢原卜傳

    上面的畫面是 『冢原卜傳』第一次出門打怪逛到京都在御前比武的畫面,值得一提的是一般的動作片打鬥橋段最精彩的部份會在後製時以『慢動作』的方式呈現,而這部片在打鬥的部份當然也是會在打鬥的高潮處將速度切換成『慢動作』,只不過這個『慢動作』是由演員在拍攝時自行在精彩處『人工放慢速度』表演,而不是用後製的方式處理.....囧,可能經費不足吧 XD,不過,完成度不錯喔,違和感並不明顯。

  『冢原卜傳』為了提昇劍術的造詣,分別在20、40、60歲三次周遊列國,到處找人比武.....在當時的所謂『切磋武藝』只要是用『真劍』的,敗方在輸的那一剎那多半都會看到跑馬燈重播『我的這一生導演精華剪輯版』,這部日劇主要是在談『冢原卜傳』第一次周遊列國的故事。

打鬥最激烈的部份由演員現場放慢動作呈現『slow motion』的效果

京野琴美 - 鹿乃

     一直很喜歡『京野琴美』,不過這幾年似乎演出機會並不多,除了遠一點的『庶務二科』中的OL外,就是『美食偵探』的探長,除此之外似乎沒有其他的演出。

栗山千明 - 真尋

     栗山千明最近的演出機會不少,除了『冢原卜傳』之外,在『秘密諜報員繪裡香(Himitsu Tyouhouin Erika)』栗山千明也出演女主角『Erika』。

秘密諜報員繪裡香

    說實在的,會看完全是沖著栗山千明,現在看到第二集,平心而論.....這部片還蠻爛的~~~~囧~~不過我應該會看完

 如果不是有栗山千明應該不會看這部片

    話說『熱海的搜查官第二季』哪時要播出啊???都等快一年了說。

    『冢原卜傳』目前到第四集(共七集),可能是導演跟編劇的功力真的級數不是同一個次元,同時選角也選得不錯,無論在故事推進的節奏感跟一些細膩橋段的處理都大勝最近三年的大河劇,整體來講.....除去『慢動作』是演員在現場直接放慢動作呈現這個還蠻爆笑的點,『冢原卜傳』算是今年還蠻得看的日劇。


[其治宜灸]有塑身減肥效果的穴位

    之前上課的筆記.....整理一下.....

    ※ 所有的穴位都可以用『體針』、『電針』、『艾灸』或使用『吹風機』吹,『體針』及『電針』每次每穴約10~15分鐘,『艾灸』建議使用『無菸灸條』時間也是每次每穴約10~15分鐘,使用『吹風機』吹的話比較久大概是每穴約20~30分鐘, 同時請用低溫。

    效果上是 『電針』>>『體針』>『艾灸』>>>>>『吹風機』。

    基本上不推按摩、指壓及刮痧這三種方式,這三種方式原則上是作氣氛的,不過,如果是別人幫妳作,那又是另一回事了,自己DIY很累, 別人幫妳作,就算沒效也還蠻爽的還有舒筋的功能。

    電針效果最好,也不很難買,不過沒練過千萬不要自己來,使用時一定要有人在旁邊看著,有人電一次之後就再也不需要煩惱體重這個問題了。

    低周波按摩器?!?!?!?不要搞笑了,這個能減肥,月球上就一定有兔子!!!

    當然, 如果貼上去之後一輩子都不拿下來,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會不會復胖???保證會,如果針完照吃也一樣不運動的話,與其用電針不如選抽脂會來得立竿見影。

    另外,早、午餐一定要吃,要減少攝食量來減肥就選晚餐不吃比較有效.早、午餐不吃傷身,也比較容易在恢復早、午餐正常進食後復胖,而如果晚上8點後除了清水之外不再吃其他食物(含蔬果),就算是三餐正常進食也不大會胖。

    真的餓請吃"蘋果"、"蕃茄"、"香蕉"或是自己去買"洋菜"自製低糖果凍,吃完多喝水,不過以上水果,有胃病的人不能吃太多,也不宜空腹吃。

    ※ 穴位定位的方法參考:http://www.cintcm.com/lanmu/zhenjiu_jingluo/zhenjiu_shuxue/shuxue_dingweifa.htm

    ※ 各穴位的位置參考 :http://www.cintcm.com/lanmu/zhenjiu_jingluo/zhenjiu_feijing/mulu.htm

    ※ 每個療程之間最少間隔3~5天,太密集會彈性疲乏,之後會變成要下重手才會有效。

    ※ 左右兩邊都有的穴位兩邊都用,例如足三里。

    ※ 手法均為直刺,深度:腹腔部份的穴位不要超過兩寸, 一般是8分到1.5寸,四肢的穴位....不要噴血就可以,一般是1寸到3寸。

    其實四肢就算噴血也還好,不過腹腔又是另一回事了,例如"中脘"噴血....還好,不怕痛就行,"水分"噴血.....有機會看跑馬燈想這一生的回憶 。

   ※ 針跟無煙灸條哪裡買??? 重慶南路建宏書局隔壁大樓地下室及三民書局斜對面各有一家中醫器材專賣店。

      無煙灸條要連座一起買,除非妳被煙灰燙習慣了。

1. 全身性減重:

    楊維傑老師的看法:『全身性減重使用"三陰交(左右)"、"足三里(左右)"及"關元"』,每週1~2次,以10次為一個療程。

    一般針灸學在塑身減肥這一部份除上述"三陰交(左右)"、"足三里(左右)"及"關元"為主穴外,還會加上"水分"、"中脘"、"合谷"、 "梁丘"、"公孫"及"水道"為配穴,一般在主穴外每次加選1~3個配穴。

2.腹部加強:如果要針對腹部肥胖,在主穴外可以加上"天樞"、"梁門"、"關門"、"太乙"、"滑肉門"、"大橫"、"腹哀"、"腹結"、"上脘"、"建里"、"下脘"。

    以上配穴每次選1~2組。 

3. 臀部加強:"環跳"、"秩邊"或"承扶",其中"環跳"和"承扶"最少要針到2寸才會針到穴位。

    以上配穴每次選1~2組。  

4. 大腿加強:"伏兎"、"風市"、"血海"或"很多肉的地方",不過大腿內側內有大動脈通過,沒把握不要針,雖然就算針到也只是血噴多一點而已。

    以上配穴每次選1~2組。  

5. 小腿加強:"承山"、"飛揚"、"漏谷"、"地機"或"很多肉的地方"。

    以上配穴每次選1~2組。  

6.手臂加強:"手三里"、"臂臑"。

    以上配穴每次選1~2組。


以上穴位配穴原則都是在 "三陰交(左右)"、"足三里(左右)"及"關元"之外,看想補強那一區就選1~2組配穴。






7. 灸(或是吹風機吹)『五柱穴』減腹部贅肉:『臺北市立中醫院』實驗過,每天灸,約14天會有明顯效果。

    『五柱穴』是指"梁門(左右)"、"巨闕"、"中脘"、"下脘"等五穴。

    這一組穴本來是用在治療長年胃病、氣血循環不良。

8.單獨灸 "巨闕(肚臍眼)"減肥:這個流行過一陣子,灸 "巨闕"本來就會使得全身氣血循環變好,如果是新陳代謝有點抱歉而導致的肥胖,灸 "巨闕"的效果會很明顯,但一次不要超過20分鐘,之前有人一次灸一小時,結果一個禮拜後.......就變成類" 腸燥症"調了半年多才正常。

2011年10月27日 星期四

[未解之謎]大白天的靈異影片

 

在 0:16 突然『憑空』出現一台馬路三巨頭之一所騎的機車..... 

雖然時間上有點勉強,不過.....

除了從騎樓鑽出來因為時間差被擋到所以才產生『憑空』出現的錯覺之外,

好像沒有其他合理解釋~~~~

2011年10月23日 星期日

[昔のこと]我的NBA20年 (2) - 空中人類

    我第一個喜歡的球員是『George Gervin』,而從1978年一直到2001年我不再看NBA為止我最欣賞的球員一直都是『Dominique Wilkins』。


     『Dominique Wilkins』有六尺八寸高(約203cm),主打小前鋒,外號『空中人類』、『人間精華影片重播(Human Highlight Film)』,與『Michael Jordan』同屬將空中對戰帶進『中、高空空域』的NBA 第三代飛人,他是我到目前為止唯一看到可以在實戰中任意做出『戰斧』、『大車輪』跟『單、雙幫浦( 單、雙拉杆)』等大型花式灌籃,同時也是少數不需要靠剪接或慢動作就可以呈現出『空中停格』效果的球員。

 Dominique Wilkins 10 大灌籃

         雖然說『Michael Jordan』是『籃球之神』也是以灌籃著名,但對我來講『Dominique Wilkins』才是真正的『灌籃之神』,下面這一段影片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單幫浦式扣( 單拉杆)』、『戰斧』這類一般球員通常只能在無人防守時才作的花式灌籃根本就是『Dominique Wilkins』基本款。


 Dominique Wilkins』灌籃基本款集錦

      其中在『0:52』可以看到『Dominique Wilkins』最典型的小型 『單幫浦式扣( 單拉杆)』,而『1:32』可以看到 『Dominique Wilkins』在無人防守或灌籃大賽才會做的『雙手大車輪』,『1:42』可以看到最完整的『戰斧』。

    而在下面這一段影片的『2:02』有『Dominique Wilkins』比較少做的完整『雙幫浦式扣( 雙拉杆)』,『2:41』則出現了更稀有的『橫越籃下的雙幫浦式扣( 雙拉杆)』,『2:43』是正面『雙手大車輪』。


    特別提一下『雙手大車輪』,『Dominique Wilkins』是『大車輪』灌籃的發明者,所以『單、雙手大車輪』灌籃是『Dominique Wilkins』花式灌籃表演的『定番』是很合理的。

    雖然以『Dominique Wilkins』的臂力、體型與彈速完全可以在空中將防守球員『炸開』後再以『大車輪』將球灌進,但除非戰況真的非常慘烈,不將其他人(連同隊友)都『炸開』清出空域才有辦法確保進球外, 你大概看不到『Dominique Wilkins』會在眾人『圍爐』他的狀況下使出『大車輪』,這是為什麼呢???

    8、90年代的NBA由於球員的體能與體型都開始出現『賽亞人化』的趨勢,所以有不少球員都有辦法在實戰中以『幹籃』的方式直接『強暴籃框』例如『Olando Woolridge(81~94)』、『Charles Barkley(84~00)』、『Otis Thorpe(84~01)』、『Hakeem Olajuwon(84~02)』、『Karl Malone(85~04)』、『Larry Johnson(92~01)』、『Alonzo Mourning(92~08)』....,,雖然這一世代的球員都有著『職業球員有義務以最佳的表演回報花錢買進場的觀眾』這種最基本的職業道德,但你幾乎看不到他們是以『傷害』或『羞辱』其他球員(尤其是對手)的方式來突顯自己的優勢,而不管是『雙手大車輪』或是『單手大車輪』以『Dominique Wilkins』手臂迴轉的力道都是有可能會對防守者造成傷害的,大家都是『靠著打球跑江湖賣藝的同行』沒有必要去搞到一起討生活的同伴無法生存,所以『Dominique Wilkins』在實戰中多半是選無人防守的時候才會表演『大車輪』以饗花錢買票進場的粉絲。

    說起『尊重對手』這個職業球員的基本道義就想起本來被我視為『Dominique Wilkins 接班人』的『 Vince  Carter』。

能在空中停格後再以分解動作完成灌籃的『 Vince  Carter
   
     『 Vince  Carter』有6尺6寸高(約198cm),他是我所看過第二個能做出與『Dominique Wilkins 』幾乎同等級板眼分明的『空中停格後再以分解動作完成』的花式灌籃,除了具有幾乎同級的滯空能力外,『 Vince  Carter』灌籃的力道也可與『Dominique Wilkins 』比擬,但自從他在2000 雪梨奧運做出跨下飛越法國中鋒7尺2寸的 weis 之後我就很厭惡這名球員。

Vince  Carter』跨下飛越weis

     weis 是個典型的白人中鋒,有著一點白人病,跳起來的最高點比站著時還少5公分,跑動移位的速度比直接用走的還慢一點,這個大家都知道,『Vince  Carter』的這個灌籃或許很精彩,但也很扎實的羞辱了無論在體能或球技再花個500年修行都還遠遠不及自己的 weis。

    當時只有weis一個人在防守,而美國隊有四個人同時在禁區『霸凌』weis ,『 Vince  Carter』有太多方法可以完成這次的抄截後的反快攻,但是他卻選了一個最爛的方法。

    如果『Vince  Carter』是用左切後以空中過人的方式進球,或是在法國隊擺好防守陣式的狀況下做出同樣的動作,我都會覺得他是『因為尊重對手,所以把對手當成同級的敵人全神灌注、用盡全力打敗對方』,但用跨下飛越只有單兵防守的對方灌籃.....我只覺得『Vince  Carter』就是單純的要羞辱對方而已,所以在此之後我就直接將『 Vince  Carter』的"球星"身份拔除。

    當然,如果 weis 是個懶鬼,是個名不符實的『籃球員』,被『Vince  Carter』這樣『教訓』也是剛好而已,但 weis 事實上是個還算努力的球員, 在法國也是明星球員,對於雖不熟悉但能獲選奧運代表隊的他國籃球同業,給與應有的尊重是必須的,『Vince  Carter』這一『跨』我看到的不是美技而是惡劣的人品。

    老實講2000年後的NBA幾乎所有的球員無論體能與體型上都已經完成『賽亞人化』的作業了,理論上球賽應該要更精彩才是, 但實際上2000年後的NBA無論是在球員個人球技的呈現或球隊進攻陣型的流暢度都一年不如一年,除了『完全空門的中距離籃外空心』、『5 打1的霸凌式快攻上籃放槍』之外也會常常看到所謂的球星在做出一個非常精彩的進球動作後很白痴的在比賽進行中開始找鏡頭作表情,所以會常常看到對方在這些所謂的球星找鏡頭的時候就完成一次快速的5打4反快攻。

    反觀80~90年代的那些"球星"常常在完成一個高難度動作之後會簡單作一個揮臂或拉弓的動作以示興奮, 之後就會很快的開始....『找球』。

     揮臂或拉弓的動作除了是表演激情給觀眾看外,也可以振奮己隊士氣, 但你是球員,現在的主要工作是做出精彩的表演後贏球,所以要很快的將注意力拉回場上,而不是像個笨蛋一樣一直找鏡頭扮英雄。

    另外提到『傷害』 ,80~90年代的NBA中每隊其實都是會準備1~2個所謂的『 殺手』以備不時之需,例如『Scott Hastings(82~93)』、『Bill Laimbeer(80~94)』、『Rick Mahorn(80~99)』、『Kurt Rambis(81~95)』...這些所謂的『殺手』或是主力也有的是萬年難得上場的毛巾球員(主要工作就是暖板凳遞毛巾跟在場邊揮舞毛巾當球員席啦啦隊),但共同的特徵就是身材壯碩、打法粗野,當球賽進入膠著狀態時就是這些『殺手』值勤的時間了。

    當球賽進入膠著狀態時也許每一個進球都會是最後勝負決定的因素, 這些『殺手』會在球賽最後階段當對方要投出關鍵球時,也許是上籃也可能是跳投,更可能是灌籃,直接連球帶人把對方抱住、拉下或撲倒......ㄟ ==?前面不是說80~90年代的球員都是道德高尚的聖人嗎?怎麼會有這種抱住、拉下或撲倒的惡劣打法呢?

    當戰局進到關鍵時期,為了贏球,某些破壞性的動作是必須的,但就算是這些扮演『殺手役』的球員在進行『毀損作業』時,無論是抱住、拉下或撲倒,你會看到他們落地時都會盡力將對方抱牢直到確定對方不會因此受到實質的身體傷害才放手,但是在2000年後就比較會常看到新一代殺手是直接以放倒對方的方式來破壞掉對方的關鍵球,簡單的講就是為了突出自己的表演,連『適度保護同行』這種跑江湖的基本道義都漸漸消失了。

     除了『第二次球隊擴張』後每隊的戰力再度被稀釋使得整場球的精彩度大幅降低外,2000後的這些所謂的球星過度強調自己的表演也是讓我在考慮一個球季後(2000~2001)完全不再看NBA的主因。